做了6年线上医疗,平安好医生亏了47亿

2021-08-18 10:27:00 来源:解奥

(原标题:做了6年线上医疗,平安好医生亏了47亿)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首,叠加具体行业的发展路径成为市场关注的新概念,无论是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国际性公司还是国内的BAT龙头企业,无一例外均在试水“互联网+行业”的落地模式。

资本市场上,疯狂的投资者也向相关行业的公司挥洒着钞票。解奥方面统计了国内外近200家具有代表性企业的融资情况,剔除尚未披露具体数据公司外,近年来相关行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获得了逾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在估值方面更是动辄百亿,但与之对应的是,绝大部分企业均处在亏损状态,仅有少部分实现盈亏平衡,平安好医生正是这一现象中的代表企业。

01

6年亏47亿

成立于2014年8月的平安好医生是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国内各类医疗健康综合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公司前身是平安健康险的互联网业务,2015年上线了平安好医生app并开启健康商城业务,2018年公司从平安集团分拆,于港交所独立上市。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第一只上市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在成立之初便备受资本青睐。2016年5月,成立不足2年平安好医生便获得了5亿美元A轮融资,其30亿美元的投后估值创下了当时全球在线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以及A轮最高估值两项记录;2017年,公司再度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完成后整体估值已达到50亿美元;在2018年登陆港交所后,平安好医生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但截止2021年8月16日收盘,平安好医生公司整体市值已经跌至800亿港元以下。

用户数据上,平安好医生似乎担得起这份高估值。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3.73亿,较2019年末增长18.3%,付费用户398万,付费转化率4.9%,其中医疗付费用户占比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至35.1%。同时,在疫情背景下平安好医生日均咨询量达90.3万人,疫情高峰期间平台访问人次11.1亿,抗疫科普视频全网播放总量超1.15亿次,健康扶贫项目“村医工程”义诊覆盖超11万人。

营业收入方面,平安好医生近年来维持向上趋势,其规模从2015年2.7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8.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5%。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在业绩发布会上更是直言认为疫情将加速促进人们在在线诊疗和线上购药的习惯,持续利好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好看的用户数据和飞在天上的估值并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平安好医生成立至今,从未真正赚过钱。从2015年起至2020年末,6年间公司累计亏损接近47亿元,其中2020亏损更是达到9.48亿,同比扩大近30%,其额度创了上市以来单一财年最高。对于持续亏损问题,平安好医生坦言,受益政策红利和疫情影响,2019年起中国互联网医疗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公司希望借此机会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加大投入对于整体盈亏平衡点的到来会有一定推迟。

这意味着,一段期限内平安好医生依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虽然此前原创始人王涛曾希望平安好医生在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但根据中泰国际证券估计,公司在未来2-3年内仍将因处于投入期而持续亏损。

尽管已从集团中剥离分拆,但平安好医生目前依然离不开集团扶持这根拐杖。成立初期平安好医生客户主要来源于集团自身,其中线上医疗业务2015-2017年更是基本全部来自于平安集团,对应三年数据分别为100%、100%、97.1%。2018年起,随着上市融资独立承揽业务,平安好医生对集团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但其关联收入占营收比重仍处在高位,2018-2020年关联交易占比分别为38.53%、44.38%、36.66%。

此外,根据2020年数据,公司前五大客户依然来自于平安系附属公司或其紧密关联方,其中第一大客户平安寿险全年采购额达到15.86亿元,占比营收总额超过20%。

02

缺乏电商基因

业务构成上,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主要由在线医疗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四大板块组成,2020年营收占比分别为23%、20%、54%、3%。

其中,在线医疗服务承担着平安好医生医疗生态系统的流量入口角色,公司依托就医360、平安好医生app等产品,通过智能辅助及自有和外部医师向用户提供包括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及二次诊疗意见等服务,并在获得客户资源后将其引导向另外三项业务实现商业变现。不过,在疫情影响下,在线医疗已成为平安好医生增长最快、毛利最高的业务,2020年板块对应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82.4%,其中会员产品收入同比增长接近125%,毛利率更是从44%增至56%,整体毛利润达到8.8亿元,占据公司总毛利近5成。

消费型医疗是公司增长前景相对可观且稳定的产业,该业务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满足用户体检、医美、基因检测等健康相关需求,尽管2020年一季度体检业务因疫情几乎停滞,板块全年仍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稳定增长24.3%。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覆盖超过5.6万家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其中包括160多家医美机构、430家中医诊所、近2300家体检中心、近1800家牙科诊所、超2000家线下健康管理商家、超5万家诊所,随着平安好医生线下网络不断完善,其业务增长整体可期。

健康商城是平安好医生目前最大收入来源,2020相关业务营收、毛利分别为37.1亿元、2.6亿元,对应增速28.0%、8.8%。相比于市场关注的在线医疗问诊,健康商城主要通过为用户提供包括医疗健康产品、健身产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实现盈利。该业务某种程度上看更像是互联网电商在医药垂直细分的翻版,由于整体壁垒性较低,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相关业务在个人消费者方面增长已基本停滞(同比增长5.8%),带动业务增量的主要为外部导入的企业端客户,2020年企业客户为健康商城贡献的营收、毛利分别达到20.4亿元、1.0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方面,平安好医生以制订各种健康计划、工具及活动,并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以协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相关业务占整体营收比重较低,且短期内难以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对比从医药电商着手布局的竞争对手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虽然半数收入来源于健康商城,但其商业核心是以在线医疗为基础的完整生态链打造,这与另外两家公司存在明显不同,体现在收入结构上,阿里、京东的营收近9成均来自于医药电商板块,而平安方面其业务占比则不足6成。

由于缺乏电商基因,无法同阿里、京东一样拥有集团流量红利,平安好医生当前的经营规模远低于上述两家企业。此外,在业务拓张上,这份天然的劣势使得公司的经营发展更为吃力,居高不下的销售和管理费率则进一步拉低了平安好医生的整体盈利能力(平安好医生2020年销售、管理费率为23%、15%,阿里健康为8%、 2%,京东健康为7%、 3%)。

体现在营收数据上,阿里健康现阶段已实现基本盈利,2020年收入、净利分别为155.35亿元、3.49亿元,同比增长61.54%、5392.86%;京东健康方面,2020年其收入更是超过阿里健康达到194.3亿元,同比增幅接近80%,但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公司亏损172.34亿元,在剔除相关因素后,京东健康全年净利润规模已超过3亿元。

03

在线医疗有瓶颈

站在宏观角度,互联网医疗行业无疑是一条黄金赛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6.61亿人,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在细分领域中,在线问诊和在线预约挂号渗透率最高,分别为68.4%和65.4%。

而根据天风证券测算,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023年预计可达1378亿元,行业增长态势迅猛,若按收入规模计算,2020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业务市占率为5.2%,产业快速兴起背景下,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发展似乎存在极大想象空间。

微观层面而言,无论平安好医生依赖集团扶持的发展模式遭到再多诟病,必须要承认的是,其背后集团所能赋予的资源和主业协同对于一家处在创业期的企业都是一笔宝贵财富。不管是成立保险事业部,加强同平安健康险线上业务合作,还是依托平安方面的支付和政府端渠道优势,实现业务拓展,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续并发展壮大,从而铸就真正的行业壁垒。

不过,在陈述了种种优势后,平安好医生未来的盈利之路并不好走。不同于其他互联网+行业,属性上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更偏向医疗产业而非互联网概念,其线上的商业模式更多时间承载着医疗业务入口和短期盈利功能。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的情况下,平安好医生专注的线上问诊的确是优化资源配置、解决看病难的上佳方案,可在医疗属性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中,公司想要大规模变现,尚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技术上网络问诊可分为医师咨询和智能问诊两条细分,前者的精确程度主要由医师水平决定,在莆田系医院兴起和医患纠纷频发背景下,如何确认医师资质,同时在误诊率更高线上吸引并挽留高质量医生,这一点尚有待平安好医生解决;若以医疗文章或机器人解答用户问题,在资讯便捷的网络时代,普通人往往只需通过搜索引擎便可以轻易得到答案,这对于核心诉求在于更精准的找到病因并得到治疗的患者而言,更没有使用第三方软件的必要性。

第二,相比于B端客户,C端的个人消费者对于线上医疗这一新技术在认知上更为缺乏,价格敏感度也更高,面对线上医疗的质量难以同线下问诊媲美的客观事实,企业在用户收费上的议价能力将明显受限,同时尽管线上问诊对下沉市场的吸引力较高,但在低线城市,人均收入及消费能力较弱,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样将因此受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