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沪指跌0.16% 北交所10只新股全部大涨

2021-11-16 11:21:00 来源:网易财经

大小指数早盘集体回调,沪指高开低走,创业板指持续下探,盘中一度跌超1%,宁德时代等权重走弱。元宇宙概念继续活跃,华为鸿蒙概念股大幅走强,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板块拉升。汽车零部件板块有所分化,沪光股份盘中一度7连板。军工、券商等板块冲高回落。种业、磷化工、氟化工、煤炭等板块走弱。午后两市震荡回升,沪指一度逼近翻红,创业板指跌幅同步收窄,小票表现活跃。医美、传媒板块走高,储能概念股延续低迷。注册制次新股持续走强,多瑞医药等多股20cm涨停。种业、化工、汽车整车等板块延续低迷。整体看,市场短线情绪午后回暖,两市个股呈现普涨态势,超3000股飘红。

截至收盘,沪指跌0.16%,深成指跌0.47%,创业板指跌0.82%。

盘面上,汽车零部件、计算机应用、食品加工等板块涨幅居前,种业、化工、汽车整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吸金方面,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3.82亿元,为连续3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3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8.46亿元。

北交所首批81股亮相,10只新股收盘全部大涨,盘中均触发两次临停。N同心涨近500%居首,N大地、N志晟、N晶赛涨超200%。

那么如何该看待北交所的投资机会?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短期来看,首批上市公司规模较小,分流影响相对有限。截至2021年11月12日,原精选层公司市值总计2888亿元,远低于全部A股的93万亿元;从9月以来的成交量来看,原精选层公司日成交量占全部A股的比重平均为0.066%,占比较低。因此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北交所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长期来看,后续随着北交所的扩容,市场规模和流动性都将大幅提升,这为私募和创投提供更加便利的退出渠道,一级市场投资积极性将被激活。随着中小企业资源稀缺性的下降,A股存量创新型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的竞争压力,估值将面临重塑;从原精选层的71家公司来看,挂牌首日有28家公司下跌,占比近40%,而全部A股上市首日下跌比例为5%;截至2021年11月12日,71家公司挂牌以来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40.2%,全部A股上市首日以来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62.1%。精选层相对较弱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源于市场生态的差异,但也部分源于精选层上市公司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长期来看北交所投资需要甄别成长空间大,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高超表示,新三板业务储备丰富的券商将直接受益,券商各项业务均有利好。北交所成立后有望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带来资本市场扩容,市场活跃度提升下将带来经纪业务增量,更多企业寻求在北交所上市,将直接带来投行业务增量,同时,部分券商早期入股或旗下直投公司投资新三板企业,北交所成立后退出渠道有所增加,新三板股票资产重估下将大幅增加券商投资收益,券商各项业务均有利好。

北交所的投资前景有望向好,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需要注意风险,国开证券列举了三个要点:1)北交所公司整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首批公司市值10亿元以下占比近1/4,不排除未来几年退市比例将比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都要高;2)北交所公司涨跌幅比例30%,远高于主板,也高于创业板、科创板,机构参与比例可能相对较小,普通投资者需注意波动风险;3)北交所首批公司从精选层中平移,且在平移前正常交易,市场对其在北交所上市已有充分预期,今年以来多数公司均有较大幅度上涨,需注意正式上市后利好兑现后的调整风险。

对于当前市场走势,国盛证券认为,信用底部的确认夯实了年末行情的基础,有利于悲观预期的消退,前期由于经济下行或信用风险持续压制的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年内信用环境大概率以稳为主,市场预期在“信用底”与“经济底”之间徘徊,尤其在政策力度上将信将疑,主线可能仍将在稳增长与高成长之间摇摆。明年初在财政前置与配置融资、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支撑下,大概率看到信用条件由稳转宽,届时价值股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山西证券表示,宏观经济层面,生产制造、外贸、物价等方面多项数据再度印证我国当前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滞”的进一步深化叠加“胀”的掣肘使得货币政策支持仍将维持“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跨周期调控更加强调稳增长,整体流动性大概率延续合理性宽裕。趋势性行情未至,市场短期内或仍将在震荡中维持结构性行情。中长期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清晰,决心较强,建议继续关注能源转型、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政策重点扶持领域。

兴业证券表示,风险因素逐渐消退,跨年行情正在启动。当前,风险因素都在逐步消退,担忧逐渐解除,风险偏好迎来抬升窗口,跨年行情正在启动。兴业证券表示珍惜岁末年初这段做多窗口。要抓住三条投资主线:1)以券商、保险、地产基建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2)有望受益中美经贸关系缓和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纺织品、家具等板块。3)整段跨年行情中,科技科创仍是主旋律。随着宏观环境逐步进入“宽货币、稳信用”阶段,市场风格将进一步偏向高景气、高增长的科创、科技。中长期,科创是共同富裕政策思路下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顺应当前迫切提升科技竞争力、摆脱“卡脖子”困境的最鲜明的时代主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