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即将过去的2021年,A股市场几经震荡,板块间轮动频繁,但在部分结构性牛市的机会下,整体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临近岁末,各大券商对于2022年A股市场的投资展望纷纷出炉。相比2021年“群牛乱舞”的局面,目前各家券商年终策略中均未涉及“牛市”这一关键词,在情绪上稍显落寞。
“从喧嚣到平淡”“藏锋待时”“否极泰来”“潮涨潮落”等关键词被用在了今年的券商年度策略中。
与此同时,头部券商对于2022年资产配置时点和资产配置方向上也出现了较大争议,投资者究竟应该在上半年入场还是静候到下半年、应该配置成长股还是蓝筹股,成为券商隔空争论的关键。
2022年何时入场是良机
对市场走势的研判,历来都是券商年度策略的重要内容。
中信证券即在年度策略中直言,“2022年上半年机会较多,下半年相对平淡。”
具体而言,中信证券认为,上半年政策重心在稳增长,建议聚焦优质蓝筹崛起;下半年政策回归常态,建议聚焦相对景气的板块。
光大证券也预计,2022年指数将震荡偏弱,市场可能会跟随政策波动,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但考虑到政策可能会出现前置,四季度以及明年春节前后的市场躁动仍值得把握。另外,光大证券认为,2022年盈利增长将显著下行,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和政策的落地对于市场会形成一定支持,但恐怕难以对冲盈利下行的影响。
与中信和光大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方正证券,其认为,2022年大盘走势为先扬后抑,波动幅度远超2021年,结构行情为主、系统行情为辅,一季度题材为主、蓝筹为辅,二季度蓝筹为主、题材低迷,下半年机会较低。
方正证券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理由,表示,“防通缩”的货币政策将继续释放,推动实体经济加大投资力度,货币政策释放、全面注册制改革及促进出口的“三维度”,是2022年A股市场上半年上涨行情的逻辑,美联储下半年有望加息及A股历史运行规律,或是造成2022年A股市场下半年回调的原因。
但在市场走势上,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国泰证券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纷纷看好2022年下半年市场机会。
招商证券认为,2022年A股仍有望保持增量资金持续入市的态势,公募仍是A股主要增量,其测算A股在2022年将会有6400亿以上的净增量资金。投资者需关注全球流动性拐点和美联储可能加息对A股的外部冲击。
而在机构重仓板块普遍高估值背景下,招商证券认为A股结构分化剧烈程度有所收敛。社融增速企稳回升,带动A股在三季度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起点。市场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类似“√”。
华泰证券也表示,股市表现可能是前弱后强,预计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有望小幅正回报。阶段性行情+结构性机会是核心。
国泰君安更直接给出点位预测区间,预测上证指数将在3300点至3700点区间震荡,直言破局在2022下半年。
国泰君安表示,2022上半年,政策不确定性阶段性下降,春季躁动有望接棒跨年行情。但春季躁动行情之后,经济下行和盈利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同时宽松政策预计将比过去具有更强的定力与克制,因此市场上升势能或将受到短暂约束,预计将重回区间震荡格局。2022下半年,伴随经济缓步走出压力区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预计市场将逐步回温。
蓝筹、成长兼具,新能源是不变主题
除对市场走势研判出现分歧外,蓝筹股与成长股的配置也是券商争论的焦点。
中金公司认为,当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指数可能会迎来阶段性机遇,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观察窗口期。待增长预期平稳,可能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随着上游压力逐步缓解,配置方向逐步偏向中下游,中期方向仍偏成长。
国泰君安也判断,2022年成长机会仍在,价值重回舞台。不过,国泰君安也表示,成长股方面,景气赛道机会仍在,但难以贯穿全年,行情节奏依赖流动性预期,春季为关键的观测点。而盈利的稳定性叠加修复趋势,价值将重回风格配置的舞台中央。
与之相对的,中信证券则认为蓝筹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并建议在机会较多的上半年聚焦中游制造和消费,在相对平淡的下半年关注消费和科技。
除此以外,还有中信建投同时看好蓝筹与成长股。其表示,市场与2021年市场表现类似,呈现出宽幅震荡的格局。从市场风格来看,2022年蓝筹和成长股均会有优异表现。
虽然出现了诸多分歧,但券商2022年度策略中却也不约而同地表示看好新能源赛道。
如中金公司建议投资者未来3-6个月关注的主线中,成长股一线就包括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高景气、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华泰证券也建议投资者可关注五条主线,首当其冲即是国防军工及配套、新能源车和绿色能源。
在其他券商总结的2022年A股配置主线上,新能源赛道也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信建投提出的2022年三条投资主线,其一即是电网投资、储能投资、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其次还包括国防军工、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等。
兴业证券总结出明年A股及港股的五大机遇,也包括风光核等新能源、新能源车、储能、新型电力系统、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拥抱能源科技革命主线。